武侠的世界!

去了图书馆还书,想着顺便借上基本金庸的小说来看!图书馆内翻找了个遍发现竟然看不到一本,兴许的确是金庸去世的缘故,网上对其著作趁着热点做了一番炒作!

曾经看到金庸去世当天,当当网上立马去掉了图书满减100元的活动,继而策划了金庸全部著作的购买活动,印象中已记不得多少钱了,十四本小说连带每本小说多个册子,叠加起来大约也不矮,也许都等腰了吧!

网上对著作炒作得如此火爆,商家想趁着逝者热点打捞一笔,不少网友缅怀金庸也看起了金庸小说,这股浪潮影响到线下各处角落。大约因为这缘故,图书馆里金庸著作被借出一空!

虽说没有借到,我也并不感到失落,我自几年年初便咋看金庸著作,其行文风格虽不能说了如指掌,却也较为熟悉。大约是看了几本小说,习惯的缘故,我倒是蛮喜欢他的行文风格,甚至有时候在自己的文章里经常便有他的影子!

古龙的小说也是要看的,武侠小说界里,金庸和古龙是泰山北斗,只看其一到底有失偏颇,而再看其他的,诸如梁羽生、温瑞安、还珠楼主等第三者、第四者便是浪费时间了,毕竟看佳作是欣赏其小说艺术,而非淡出看故事里的热闹,我们已经过了学生时代的年龄,不必如此计较!

近日听鲁迅的《鲁迅全集》,才晓得鲁迅其实也是看小说的,而且也看得不少,更为惊异的是,鲁迅也看武侠小说,只不过在先生的那个年代里,没有金庸,也没有古龙,多是还珠楼主等人的,以及古代的志怪小说!

先生写过一本《中国古代小说史略》,其对小说的认识可见一斑!也从他的杂文里听到,先生经常用西班牙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作譬喻!《堂吉诃德》是中世纪的骑士小说,在塞万提斯的年代了,骑士小说颇为盛行,所以才孕育了堂吉诃德的骑士小说《堂吉诃德》,只是它除了骑士小说本身以外,也更具讽刺意味,主人公一生幻想成为骑士行侠仗义,到死方知一切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外国中世纪的骑士小说大约和中国的武侠小说颇为类似的吧!

武侠小说被冠以成年人的童话,在青年人里看一些经典作品倒也无妨,然而倘若幻想自己成为行侠仗义的大侠倒未免荒唐可笑。尤其是有了一定社会阅历的成年人,对于此幻想更是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至少是会影响赚钱的,因为荒诞不经的幻想多半是要突然浪费生命的!

而且武侠世界是作者构造出来的幻想的一种世界观,是将现实世界观平移形成的一种新的世界观,看起来和现实世界颇为相似。而诸如玄幻小说中的人族,兽族,魔族这类世界观便和现实世界观相去甚远了;诸如神话小说,更是平移了一种神仙天界的世界观:天庭和玉皇大帝的形象不就是人世间朝廷和皇帝的平移吗?

有不少人认为武侠小说里经常会涵盖一种精神,叫做侠义精神,除了侠还有义。义即是道义,义气,一种对义气这种道德观的宣扬色彩。侠义,尤其是义构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武侠的世界里,其中也是有糟粕的,侠客经常仗剑行凶杀人,却冠以自己所理解的是非对错和侠义,而没有基本的人道精神可言;他们均是凭借自己所认识和判断的眼前之人是否该杀来觉得他们的死活!这未免过于草莽江湖、过于凭一己好恶草菅人命了吧!

武侠的世界里,基本的价值观是侠义,有些确然是与法治精神相左的,而这因为世界观和价值观因素也难以强迫,毕竟古代的人是没有法治精神可言的,有,也只不过是个非常粗糙的框架!即便是强调法治社会的现当代,甚至于一向以法治自居的某些发达国家,也难以做到法律管得了犄角旮旯,难以量刑的事情!

金庸和古龙的小说是武侠中的精品,除了其中的武功招式迫促江湖人士相交相杀,侠和义的精神,以及对江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是有相当丰富的内涵的!

我借了四本书,古龙的《飘香剑雨》上下两册、鲁迅的《中国古代小说史略》和一本《资产配置入门》。《中国古代小说史略》中提到的不少史书、文言文和故事均与近来看的《史记》故事可以互相印证!

没看到有互相印证的地方,便觉书读得实在太少、太晚,到了三十多岁才读了这些书(这些书最好在中小学时代便读完),尤其是在看到在读得内容,能够与以前读过的内容相互印证的时候,更觉兴奋有趣,平添了几分读书的味道!

【广告时间:阿里云小站官方上云,近期优惠就用阿里云ECS云服务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